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落实湖北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堰市委六次党代会精神,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十堰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决定申报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一、什么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形态
便民生活圈的商业设施由于历史沿革、地理条件、发展基础等原因,呈现不同的发展形态,主要包括三种发展形态:
(一)组团式或集聚式。以一个或多个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便民商业中心等综合性商业设施为核心,零散商业网点为补充,满足社区居民及部分流动消费者生活消费需求的商业发展形态。
(二)街坊式或街区式。沿社区周边道路相对集中配置商业设施,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消费需求为主的商业发展形态。
(三)分布式或分散式。受客观条件限制,利用分散的社区商业设施建设便民网点的商业发展形态。
三、十堰成功申报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
近年来,十堰市社区便民商业在政府引导下,对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农产品批发零售终端、商品交易市场、商业街区等进行了规划布局,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宗旨,以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街三种载体为依托,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发展,品牌连锁店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民生各类商业业态较齐全,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十堰市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方面,具有独特的经济、消费、区位等优势。但也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均、设施老旧、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2022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构建城区15分钟生活圈”。市商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十堰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摸底,对照商务部和省商务厅等部门有关试点城市申报要求和建设标准,制定了试点建设方案并上报。经商务部等部门评审,2022年8月,商务部等10部门印发了《商务部等10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公布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的通知》,公布了50个试点城市,湖北省十堰市、宜昌市入选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
四、文件起草的依据
2022年11月,市政府出台了《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年)的通知》(十政办发〔2022〕53号)。文件起草的依据是:
1.《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
2.《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1〕247号);
3.《商务部等10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公布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2〕209号);
4.《省商务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鄂商务发〔2021〕20号);
5.《省商务厅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的通知》。
五、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携手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同缔造千街万巷的美好环境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全面落实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大力推动便民生活圈设施配套化、服务多元化,全面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体验,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助力十堰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和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六、总体思路
对标商务部和省商务厅关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相关标准及要求,参照先进城市具体做法,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思路,先行在茅箭区、张湾区和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建设。积极引进引导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社区商业资源配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加社区商业配比面积、提升高品质业态占比、多渠道壮大市场主体、健全统一智慧服务平台、发展智慧化场景应用、推行专业化管理运营等。以十堰城区为实施主体,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区镇(街道)、社区(村)积极性,着力配齐配优配强基本保障类业态,加快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鼓励发展智慧升级类业态,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工作目标
按照“两年试点、三年推广”的要求,到 2025 年在十堰城区建设 23 个以上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更好地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
八、重点任务
(一)科学优化布局。围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明确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
(二)补齐设施短板。开展调查摸底,制定“一圈一策”方案,明确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
(三)丰富商业业态。鼓励商业与物业、消费与生活、居家与社区、商文化与旅游、生活圈与商业圈等场景融合,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进社区,保障生活必需。
(四)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集聚式发展,促进模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店配宅配融合、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用。
(五)创新服务能力。鼓励“一店多能”,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上门服务等项目,推广专业化托管、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店仓配一体等成熟模式。
(六)引导规范经营。发挥商协会作用,鼓励制定相关标准,开展技能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服务设施。
九、建设标准
(一)规划方案。各区、各试点社区制定一刻钟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和“一圈一策”专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置、操作性强,明确工作目标、建设内容、责任分工、建设主体和时间节点等。
(二)组织实施。实行市(区)长负责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责,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开展摸底调查和问卷调查,利用各类媒体和手续加强宣传。
(三)业态配置。完善基本保障类业态,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提升品质业态,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消费需求。
(四)设施建设。完善商业和配套服务设施,统一建筑风格,完善无障碍设施,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合理布局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便民生活圈标志导视图等。
(五)运营管理。形成统一独立的生活圈管理运营机构,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商业设施和鼓励政策;整合各方力量,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共商共管共同缔造机制。
(六)创新发展。引导企业创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培育或引进老字号企业门店,引入智能服务设施,提高便民服务能力。
(七)服务能力。鼓励新建养老设施、供给,提升养老服务项目,鼓励设立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关注儿童、老人及弱势群体需求,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提供设施服务。
(八)政策保障。梳理汇总、落实国家现有相关政策,惠及生活圈经营主体和居民;优化开办服务,简化相关手续。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十堰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单位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督导协调试点建设工作。
(二)制定推进步骤。各区对照建设标准,摸清现状,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建设方案,按试点建设计划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逐步在各县市区选定社区开展建设。
(三)组织考核验收。按照“满一年中期评估,满两年完工验收”工作安排,总结推广成熟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由市商务局牵头分批对试点建设的生活圈进行评估验收,并上报省商务厅,接受商务部等部门实地评估验收。
(四)强化宣传推广。围绕便民生活圈工作的重点项目、重要活动和重大举措,建立监督、量化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宣传和交流方式,把居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成熟经验做法,使便民生活圈成为人民群众幸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