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堰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索引号
011081037/2024-16644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图文方式
来源
口岸科
发文日期
2024年03月25日 09:50:00

一、关于项目背景及选址

(一)发展条件

十堰具备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具备了推动“一带一路”与自贸试验区建设进行有机对接和战略联动的能力,具备了有效承接湖北自贸区产业转移、将产业梯度成功转化为发展势能的区位优势,有能力助力湖北自贸区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并加快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为自身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转型发展开创全面开放新格局做出贡献。

创建十堰协同区可以助力十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提高核心发展能力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十堰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十堰未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项目选址

自贸区以及自贸协同区的规划选址标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和交通便捷性、基础设施条件、劳动力资源、政策支持和法律环境、市场需求和产业集聚程度、土地可利用性和成本、环境因素和生态友好性、社会稳定性和文化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一般是一个整体,不宜继续划分互不相连的区块,以免改革创新的领导工作出现协调性不足、区域发展同质竞争等问题。

一是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区位条件。一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方便厂房建设和物流进出;另一方面,具备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较好的生态环境以便于建成宜产、宜研、宜居的自贸区

二是具有明显的优势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一方面,自贸区内要有明确的核心产业作为支撑,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并具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及合理的产业布局,尤其是要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另一方面,自贸区内要选择在外贸出口企业较密集,对外依存度较高,外资企业较多,总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较明显的地区,有一定的进出口能力和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力。

三是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物流运输能力。一方面,自贸区周边或者区域内需要有发达的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作为支撑,不仅要快速连接起市区主干道,而且周边要有密集的国道、快速通道、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线,满足企业运输需求。另一方面,自贸区内要有国际化的物流集散中心,尤其是要能满足加工贸易物流需求。

四是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基础。自贸区一般都是本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和营商环境相对较为突出的地方,在监管服务模式、贸易便利化措施、权责清单制度、海外人才引进等营商环境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经验和发展基础,这样更容易在后续的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创新政策。

(三)选址区域

结合十堰发展条件与规划要求,以及十堰经济地理特点和特色优势产业,十堰协同区建设范围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浪片区为主。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下简称“经开区”)成立于19918月,2012 12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十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汉襄随十”千里汽车工业长廊的产业龙头,鄂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和排头兵。经开区以白浪片区为主,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 1个街道办事处、5个行政村、4个社区,户籍人口 3.8 万人,常住人口10.3万人。

2023年,十堰经开区正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并分阶段推进园区扩容工程,先期建设5000亩新经济产业园,第二期适时谋划推进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和商贸园区向丹江口市延伸。十堰协同区规划区域将随着经开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园区扩容进度,动态调整。

(四)选址评估

经开区作为湖北自贸区十堰协同区,在建设方面具备良好的潜力和条件:

1.工业基础较好,主体引领和带动效应明显

经开区已经建成整车、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四大产业集群”,形成“商乘并举、油电并重”的整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商用车汽车汽配零部件交易基地,形成了“一区六园”配套格局,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以及面向全国的汽车零部件销售市场,因此经开区作为十堰协同区,完全有实力引领全市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主导产业。经开区作为十堰“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的发展主平台,对全市的带动效应明显,2022 年经开区以全市 2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 6%的地区生产总值、14%的规上工业产值、3%的财政总收入其中,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40%以上,研究与开发投入经费占 GDP比重 7%以上,对外出口产值占全市的 50%以上,易捷特新能源车出口占全市的18.2%。然而经开区存量土地用地所剩无几,对外贸易总额仅占 GDP 13%,外向度较低,如果能将十堰协同区定位在经开区,将进一步扩大规划面积,助力提升经开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2.创新驱动能力较强

经开区科技创新能力均位于全市第一。2023 年,经开区新增11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量达到了39 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家,并预计2024 培育30家“专精特新”企业,2025 年再培育33家“专精特新”,企业说明经开区有着清晰明确的科创企业培养思路,以及持续稳定的创新驱动能力。此外,经开区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有着大幅的提升,人才集聚优势凸显。较强的创新驱动能力有助于十堰协同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

3.具有先发平台优势

位于经开区的十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的申报成功,将极大促进经开区与周边生产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的高效协同和联动发展,降低企业海外运输成本,破解物流运输难题,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拟申建的十堰保税物流中心 (B型),初步选址在经开区,将极大的简化与海关程序相关的物流环节,实现保税入库,保税物流,全球直达,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减少物流运输管理时间,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对外贸易增长。

4.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经开区位于十堰城区的东大门,交通体系开放便捷,襄渝铁路、武西高铁、福银高速、郧十高速、209国道316国道、航空大道、小康大道、郧武快速通道穿境而过。境内的武当山机场,通达全国34个城市,为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所独有。铁路货运年货运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具备集聚高铁、高速公路、快速通道、铁路站场和国际机场的天然优势,将形成陆运快捷、路港对接、陆(公、铁)水联运、临空靠港的高覆盖、广纵深、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有效提升经开区“四大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5.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明显

经开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城市物流车生产地,符合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更符合协同区的创建原则。根据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在经开区实施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的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涵盖东风商用车全新一代中重型整车智能改造、易捷特1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等大型项目将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重大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培育,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提供进出口便利,促进我市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先行区”,率先探索绿色低碳改革政策,培育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指引方向。

二、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功能定位

立足于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和《十堰“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协同创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整体联动,发挥在鄂西北区域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承接湖北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布局十堰协同区战略定位。

1)开放型经济体制新高地。学习落实湖北自贸区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的成果,通过与湖北自贸区协同发展,打造十堰开放型经济体制新高地。根据十堰市及其协同区自身的经济特点,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在十堰协同区试行各项开放创新举措,完善配套的支持政策体系,实现十堰外向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搭建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好地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通过积极有效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改革政策,为我市打造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参考与保障。

2)国家现代汽车制造中心。充分发挥十堰汽车产业化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力强的优势按照“以整车制造汇聚零部件生产集散、以零部件优势叠加放大汽车制造优势、以新能源智能网联赋能汽车制造”的思路,积极把握现代汽车产业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等大趋势,加快推进以研发、生产、贸易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产业链发展,增强十堰汽车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争建国家现代汽车制造中心。

3)国家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十堰已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湖北省“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国家和湖北省都明确十堰绿色和谐发展的战略定位。十堰协同区以开放的视野学习借鉴各自贸区绿色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创新,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文旅康养产业,推进绿色经济进程,走开放合作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建设国家级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

4)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基于十堰成功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将进一步助力十堰高质量经济发展。通过十堰协同区的探索创新,复制推广和自主创新涉及技术要素、管理要素以及资本要素的一系列要素市场改革举措,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活动,优化配置国际国内两种经济资源,打造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助力十堰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板块和湖北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深化与湖北自贸区对接合作,通过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发展,将十堰协同区建成现代产业集聚、要素高效流动、营商环境优良、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内陆地区高质量对外开放高地,提升十堰协同区在区域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影响力。力争在两年内将十堰复制落地的全国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做到应复尽复、全面推广;基本形成投资贸易便利、法治环境规范、金融服务完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力争在三年内,在政府职能转变、外商投资贸易、金融、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夯实、生态及文创旅游等领域提供具有代表性、体现十堰特色的自主改革创新成果案例5个以上;推动区域改革协同、创新协同,探索形成可有制、可推广的创新试点经验 10 条以上。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外贸进出口增速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凛等重要指标领跑全省;全面形成“一主四优多支撑”的立业体系,打造有特色、高能级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势产业集群;在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过程中,引领成为世界级特色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市;逐步建成技术完善、机制创新、有效激励生态友好的“千亿级产城融合与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力争在五年内形成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开放的制度体系、监管模式和营商环境,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贸易自由化,形成十堰协同区与湖北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